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幼儿园转型养老是市场的理性选择。

母婴育儿 2024-04-11 浏览(132) 评论(0)
- N +

■社论

一些面临招生困难的民办幼儿园开始向养老服务转型,这其实是市场做出的自我调整,也是积极拥抱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学龄前儿童数量已连续三年下降,2023年将比上年减少534.5万人。据媒体报道,在山东济宁,未能招生的幼儿园开始转型养老服务,许多幼儿教师也转行加入。

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迅速显现。以2023年为例,全国出生人口902万人,连续7年下降;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据测算,203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一老一小”群体规模的“一升一降”,自然对应着相关社会需求的重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一些面临招生困难的民办幼儿园开始向养老服务转型,这实际上是市场做出的自我调整,也是积极拥抱变化。

事实上,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幼儿园行业的变化已经开始。数据显示,中国幼儿园数量在过去两年减少了2.04万所,仅2023年就减少了1.48万所。然而,相当多的剩余幼儿园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从目前各方的反馈来看,这种转型大致可以分为“向下”和“向上”两个方面。

前者是指设立育婴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有的甚至为小月龄婴儿设立“哺乳班”,将育婴员服务下沉至0岁。在这方面有很多政策鼓励。

例如,北京明确将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幼儿园参与托育试点,并向下延伸开办2-3岁托育班,利用学前学位转化提供丰富的托育供给。一方面为幼儿园转型开辟了方向,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社会对托育服务的需求。

后者主要是指幼儿园转型为养老服务机构。之前有媒体报道,最近许多幼儿园或托儿所被改造成大学或老年人教育活动中心。相对而言,这一转型方向对幼儿园的跨度更大,目前也缺乏明确的政策激励。

但这种自发的探索是符合市场理性的。一是老龄化趋势不会逆转,老年服务市场或银发经济被普遍视为市场的“新蓝海”;其次,幼儿园有现成的场地和人员优势,朝这个方向转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基础。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种自发的转型不仅可以帮助一些幼儿园解决自身的困难,还可以弥补现有养老服务市场的不足。例如,一些幼儿园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的一日三餐,还可以利用教师的力量为老年人组织各种兴趣班,这为养老服务市场提供了增量资源,确实呼应了现实需求。

与一些提供托幼服务的幼儿园相比,一些幼儿园已经转型为“托老所”。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规范和引导措施,这在政策上甚至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这种情况生动地说明了市场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同时也提醒社会,我们可以在尊重市场自发探索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例如,从儿童护理服务向养老服务的转变必然涉及相关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切换。公办机构可以考虑提供养老服务免费培训服务,帮助有意愿和需求的幼儿园降低改造成本。同时,还可以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保障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在管理规则上及时向社会释放准确预期,减少过渡机构对政策风险的担忧。

总之,在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下,幼儿园服务无论是选择向下延伸、向上转型还是选择其他“新赛道”,都是与时俱进的产物,都是市场主体寻找自身出路的积极探索。社会应充分尊重这一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和市场参与者积极“自救”的努力,尽可能为其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毕竟,这对于合理利用社会存量资源、激发社会就业创业活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都是好事。

标签: